面对目前的国内外环境,7月政治局会议中定调,目前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会上给出了近期热词“经济内循环”具体的解释: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需要持续扩大内需,推动有效投资,维护、健全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推动自主创新,减少关键生产环节对外依赖程度。
富国大通认为,虽然这是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及“国内大循环”与“双循环”。但在此前,“双循环”已经被多次提及。
“双循环”被提出与反复提及的背景在于,全球范围内的疫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海外经济复苏疲弱。疫情的冲击进一步强化了大国的贸易保护思潮,去全球化趋势加速。中美两国之间的摩擦持续升级,从意识形态分歧,到商业技术对抗,再到军事、外交领域摩擦。这种去全球化趋势,使得中国的外贸部门对经济的贡献度出现一定的下滑。
2019年以来,中央高层对去全球化形势即有充分认知。中国近年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是因为“中国制造”,而产业链的市场与资源两头在外。在全球产业链面临割裂的风险下,我国作为全球唯一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生产端工业种类齐全,需求端拥有国内庞大内需市场,所以“内循环”势在必行,“双循环”将成为未来的被动防御战略。
富国大通认为,“双循环”体系下,必须要对国内的产业链进行调整和重新布局,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和供应链结构成为当务之急,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要素市场化改革,提振产能活力。促进“内循环”战略,将对资本流动方向、产业分布、区域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产业的迭代与新基建的布局也将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在新的格局之下,投资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中央反复强调了“房住不炒”原则。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中国城镇化进程是重要的一环,房地产市场对于经济拉动效果显著。但本次决策层通过严格调控,刹住了地方想要以放宽楼市管控,促进经济复苏的试探。
据不完全统计,对于房地产市场上半年调控政策多达300多条。7月召开的房地产座谈会上,中央更是强调要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在此背景下,房地产投资将趋于冷静,资金也会选择新的渠道,资本市场的作用性越发凸显。
富国大通并认为,今年中央对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加速发力,首次对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行总体部署。通过制度改革吸引优质公司入市,提高直接融资的比率。同时资本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宽,吸引险资与养老金等长线资金、机构投资者入市。国家对资本市场的重视,将促进投资市场的发展,令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的机会。
此后,“双循环”将成为驱动大类资产配置的主逻辑。在投资端,短期仍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重点发力“两新一重”,中长期将逐步削弱对传统基建和房地产的重依赖,制造业高新科技投资接力。在消费方面,疫情冲击下对经济贡献有所降低,中长期来看,利用人口基数优势,培育多元化消费倾向,扩大消费基数;随着产业升级,引导外部优质消费回流及国内消费升级,提高消费质量;发展优势产业消费升级,为新消费场景奠定基础;最后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推动个税改革,为“内循环”蓄力。在外贸方面,短期冲击仍在消化,面临着阵痛,但长期来看是为进一步扩到对外开放做准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