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管长远、管根本、管全局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件实事,作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晋源区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95个建制村全部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了“闲置资源盘活、集体经济壮大、农民稳定增收”的喜人变化,蹚出了一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新路径。
提起晋源区花塔村的稻田公园、插秧节、丰收开镰节,很多太原市民非常熟悉。蓬勃发展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赋予了这片山水田园独特的魅力,使花塔村这几年成为了许多太原人心目中的网红打卡地。而这一切的改变,就得益于该村三年前启动实施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晋源区晋祠镇花塔村党支部书记 花塔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 何建平】(我们就是清产核资 家底到位 我们通过聘请第三方有资质的 会计事务所和测绘公司 通过林业 土地各个部门 就把全村的资产都弄清了)
理出了“明白账”,紧接着就是确定入股成员身份,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这也为日后的盘活村集体资产,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发展集体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现如今,全村647户、2000多人都搭上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快车”,享受到了政策红利。
【晋源区晋祠镇花塔村村民 任生贵】(一年也能收入两万多块钱基本上差不多 这个产权改革了好 大部分老百姓生活水平 逐渐的都提高了)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晋源区坚持统筹推进、高位推进、依法推进、协同推进、全员推进、创新推进,全力践行“示范先行、流程操作、压茬进行、梯次跟进”的既定方针,改革各项工作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取得了蹄疾步稳的效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试点县的前列。如今在晋源区,像花塔村民这样享受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红利的试点村还有很多,位于蒙山景区脚下的寺底村现在是周边有名的富裕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现在全村120户400多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王雅莉告诉我们,自己原先在外面打工,蒙山景区体制改革后回来做起了导游,爱人现在也在景区开电瓶车,夫妻二人除了每月固定的打工收入,每年还可以领到村集体股权分红。
【采访:寺底村村民王雅莉 】(变化真的是太大了 这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什么是小康生活了 这就是小康生活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幸福生活)
在试点村取得初步成果的同时,结合全区实际情况,晋源区还推动义井、小站营、吴家堡等42个村实施“城镇化”,推动下石、杜里坪等17个村进行“生态化”,推动寺底、店头、赤桥等9个村实现“景区化”,推动东城角、东关、古城营等13个村实现“产业化”,并组织开展了插秧文化节、花卉艺术节等品牌推介活动,以“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先后配套出台了“三项机制”、“四入户”、“五公告”等系列措施,蹚出了一条具有晋源特色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路径。
在改革不断推进过程中,晋源区充分转化和运用改革成果,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全区“三带引领、六园共建、百企示范、千企聚集”产业培育战略当中,高效激活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农民变股东,真正实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今天的晋源区,一出产权改革“戏”,描绘出了一幅独具晋源特色的乡村振兴图景,也使广大人民群众走上了一条增收致富的小康之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