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7日至20日,第23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科博会”)在京举行。本届科博会以“合作创新 共迎挑战”为主题,充分展示了紧贴热点的前沿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科技成果、可持续化工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其中,前沿科技的创新成果、最佳实践板块,重点展示了企业在智慧城市、节能环保等领域所作的积极探索。
国内最早从事电力环保的领军企业——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源环保”)借助沙盘载体,展示其“融入城市绿色发展的生态共享型燃煤电站”(简称“生态共享型燃煤电站”)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中所进行的技术开发和创新成果引人注目。
打造生态共享型燃煤电站
现场,龙源环保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喆向经济日报记者介绍,所谓生态共享型燃煤电站,旨在通过上下游产业的循环联动,使电站在清洁煤电的基础上,具备类似人体“动脉”供能、“静脉”除废的能力,实现综合能源协同供应。“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大型燃煤电站发挥的作用远远不止供电、供热这么简单,它可以给城市发挥综合能源供应的作用,除了电之外,冷、热、气、水,包括工业园区需要的压缩空气、氮气等生产原料,都可以集中供应。”赵喆说,大型燃煤电站还可以协同消纳掉城市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泥、危险废物、生活垃圾等,发挥城市“静脉”的作用。
赵喆表示,龙源环保生态共享型燃煤电站实现路径清晰,已在实践中落地。据悉,国内首个大机组污泥固废处置工程示范项目——常州燃煤电站协同处置污泥项目,采用“污泥干化+入炉焚烧”工艺,每年消纳市政、印染污泥16万吨,节约成本2500万元;海南乐东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气化耦合发电项目,首次采用燃煤电站与分类可燃干垃圾耦合发电技术,待规模化应用后,年可节省煤炭量4万余吨,燃料成本2000万元;山东禹城牧场规模化大型沼气发电项目,采用互补型生态农业良性循环模式,处理牧场粪污生产清洁能源沼气,发电效率44%。
“燃煤电站不仅是燃煤供电的基础设施,还是综合能源服务和固废处置的基础设施。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场景创新,将存量优质资产用起来,实现社会成本最优。”赵喆表示,生态共享型燃煤电站致力于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大保护、黄河大保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力争成为综合能源服务的引领者、城市固废处置的终结者、乡村振兴战略的践行者。
推动煤电清洁化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打造融入城市绿色发展的生态共享型燃煤电站,正是龙源环保深耕节能环保多年的发展缩影。据了解,龙源环保三大主营业务为工程总承包、电站环保岛特许运维和环保装备制造,拥有工程和制造类控股子公司3家,第三方治理公司32家,获得专利及国家技术发明奖500余项,省部及行业协会科技奖励46项,拥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及低阶煤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业内人士看来,龙源环保是名副其实的煤电清洁化发展“国家队”。截至2019年底,公司累计投运脱硫装机容量2.7亿千瓦,脱硝装运维机容量1.7亿千瓦,装机容量连续14年行业排名第一;国内首批最大脱硫特许经营试点单位,运维规模国内排名多年蝉联第一;催化剂制造产能20000方,产品在335个电厂应用。
赵喆透露,公司已率先开展电站环保岛特许经营与运维,拥有专业化运维团队,累计掌握近600台次机组调试测试和运行历史数据,自主开发智慧环保平台赋能,在湖北汉川项目示范应用,实现设备预知维护、节能降耗分析、设备运行优化进而少人值守的目的。深度挖掘数据优势,在霍州和大同项目实施精准喷氨,解决节能降耗和氨逃逸,积极打造智慧“龙源运维”的公司子品牌。
作为一家具有改革创新基因和特质的企业,龙源环保也担当着环保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近年来,公司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研发升级气固液污染物治理和循环经济技术、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环保运维技术等,科学规划投资方向,探索适宜的商业模式,高效推进技术创新成果,服务集团主业低碳绿色、清洁化发展,促进公司从工业排放末端治理企业,向提供生态环境“一站式”综合治理解决方案的智慧环保企业稳步前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