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经历了四十三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已经初步建立了一条考古、文献、人类学三股证据链绳,证明距今4300~4100年间,陶寺早期都城可能为尧王族都城;距今4100~4000年中期都城可能为舜王族都城,陶寺很可能为尧舜之都,也是陶寺邦国的都城。
然而,不论是《尚书·尧典》还是《史记·五帝本纪》,均明确表明舜原本为尧的乡野臣民,由尧的重臣四岳举荐,经过尧的考察,试舜“五典百官”,成为尧臣及接班人。从《五帝本纪》梳理尧舜权力交接过程可以看出,尧七十岁时,舜已在民间以孝行闻名二十年,舜时年三十,已经在历山、雷泽、河滨一带活动,“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据此,从逻辑上说,舜族在尧王族统治时期即陶寺文化早期便已经存在于陶寺邦国的乡野。在陶寺早期尧都存续期间,舜族应该另有自己的聚居地,当然不在陶寺国都之内,而在乡野。
关于舜族通过“禅让”接受统治权力之前的聚居地,《五帝本纪》称:“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历山、雷泽、河滨、寿丘、负夏诸地在文献中有诸多说法,钱穆在《史记地名考》(上册)对上述地名做过比较详尽的文献分析,但是他基本上认为虞舜在河东的可能性最大,具体说即晋南永济一带。无论如何,舜族的“根据地”可以肯定不是尧都。
《尚书·尧典》称:“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钦哉!’”《史记·五帝本纪》称:“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如妇礼。”【正义】二女,娥皇、女英也。娥皇无子,女英生商均。舜升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集解】:孔安国曰:“舜所居妫水之汭。”关于妫汭地望文献虽有多种说法,但主要集中在河东郡,即黄河以东、汾河以西的晋南地区,正如钱穆在《史记地名考》(上册)中所判断的,“妫汭水,今山西永济县南六十里,源出历山,西流入河”。这里是古冀州。
不过,晋南地区历山、妫汭地名也不止在永济一地。从文献中表现出来尧和舜密切的关系,可以判定尧和舜虽然分属两个不同的王族,但是考古学文化面貌很可能是同一个,即陶寺文化。只是中心聚落不同。河东地区陶寺文化分布的密集区在汾河东、西两岸分别有两个集中区域,却不覆盖永济和芮城一带。陶寺文化汾东区以浮山、翼城、襄汾、交界处最为集中;汾西区域集中在今洪洞县,这里同样有妫汭、历山等地名。
根据考古调查资料,山西洪洞万安遗址为陶寺中晚期,面积36万平方米,地处洪洞妫汭,有房屋、窖穴、灰坑等遗迹,核心区堆积比较丰富。2014年6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田建文研究员试掘过该遗址,在遗址的不同部位开了四条探沟,清理陶窑2座,灰坑18座,出土器物有鬲、釜灶、斝、甗、罐、豆、盆等,时代为陶寺文化中晚期。但是遗址具体内涵和布局尚有待进一步发掘。现有考古现象表明,万安遗址可算作一处中型的中心聚落。2021年6月7日,笔者再次复查万安遗址。在国家堡西侧窑厂附近断面上发现有夯土基址残存。在万安遗址水库附近灰坑里,掏出陶寺文化中晚期陶片、石刀等。这片区域大约是万安遗址的北核心区,以陶寺文化为主。
万安遗址夯土遗迹
万安遗址陶寺文化中晚期大灰坑
从人类学资料的角度看,万安遗址的特别之处,尤为引人注目。万安遗址所在的万安镇有一座元明时期的夯土寨堡,称之为“国家堡”,万安镇自古至今皆无“国”姓居民,因此国家堡之“国家”很容易引导人们向国家、都城去联想。国家堡内有一处四合院,称为“姚商院”,舜姓姚。传说舜子商均生于该院,故称。姚商院外东南有一小地名称为“舜王楼”。国家堡南拐角小地名称为“重华塔”,舜名重华。所谓重华,就是勾连花,陶寺中期王族墓地曾出土1件双耳罐,便彩绘勾连花纹样。
洪洞万安镇的姚商院
陶寺中期王族墓地出土的彩绘勾连纹双耳罐
文献记载称舜陶于河滨,做什器于寿丘。万安镇妫汭沟一直有制陶制缸手工业,近年才停产。2017年6月笔者调查万安遗址时,还发现大量现代缸瓦窑和釉陶缸废片堆积。西出国家堡五里的姚头村村民全部姓姚,自称明末避匪乱从国家堡的姚商院迁来,继续从事制陶业。当地传说,国家堡的创立源自舜的祖父桥牛来妫汭沟开办制陶业。总之,万安的妫汭沟一带适于制陶,因此制陶手工业传统是可以肯定的。
万安镇有座“娘娘庙”,由清康熙十三年碑记得知娘娘庙始建久远,不知具体年代,供奉两位娘娘。由清干隆五十三年碑记得知其中一位娘娘是娥皇圣母,另一位可推知为女英子孙圣母。万安镇西北妫汭沟岸的土梁上,原有一座“无影塔”,位于“廖天洞”东侧,今已荡然无存,显然是“圭表测影”的附会与象征,暗示这里曾经也被宣称为“天下之中”,夏至日立表才能与地中标准的玉圭等长,呼之“日中无影”。《淮南子·地形训》:“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2016年6月21日,临汾当地学者蔺长旺等人,在万安镇无影塔旧址进行模拟观测实验,证实原无影塔夏至日塔身倾斜面小于77.12度,塔基座直径大于塔影长两倍,塔在夏至正午无影。这暗示,除了尧懂得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舜也掌握了类似的技术与知识。
万安镇娘娘庙
万安镇无影塔照片
洪洞历山遗址陶寺文化早中期白灰面房子
洪洞磨儿疙瘩
由此,笔者推测,舜在历山庙遗址耕作只是个幌子,在磨儿疙瘩自己摸索历象日月星辰制定历法,挑战尧垄断天文历法的特权,实际就是在挑战帝尧统治的神圣性、正统性和垄断性。而相映成趣的是,万安镇的无影塔,暗示舜也掌握圭表测量技术。尧所垄断的天文历法技术包括地平历和圭表测量,舜均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了,成为他同尧分庭抗礼的资本和软实力,也成为日后陶寺中期陶寺观象台建设和IIM22随葬圭尺的知识储备。
洪洞磨儿疙瘩附近管道断崖上的白灰面房子
站在磨儿疙瘩看历山等山峰便于日落观测
在民俗方面,洪洞县在唐大历年间,便兴起了历山神立庙会、万安娘娘庙会和羊獬庙会。相传尧女舜妻娥皇女英在世时,每年阴历三月三去羊獬村住娘家,四月二十八日尧生日再回历山,途径万安妫汭。沿途村民盛装迎送,堪比节庆,甚是浩大,该习俗非常独特并顽强地延续至今(乔忠延:《千秋亲情看万安》)。值得注意的是,这条娥皇女英祭祀大巡游活动,有万安和历山两个重要陶寺文化遗址,确实与舜有着千丝万缕联系。那么万安遗址作为舜族入主陶寺“中国”之前在妫汭的大本营,便很有可能是舜族政治发迹的起家之地。
2021年6月7日接姑姑送娘娘队伍从洪洞历山庙出发
2021年6月8日洪洞羊獬村尧诞庆典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