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有近6500年的制陶史,据《乡宁县志》记载,在张马乡八条堰梁发现的仰韶文化时期陶器残片与烧窑证明,远在新石器时代,乡宁已能生产陶器 。汉代陶器多以盛物器皿为主,明清时代瓷器生产盛行,并被列为贡品。清初,乡宁县有西坡、老窑头、辛家湾、牛皮岭等瓷窑,烧制陶器。
发展至今,乡宁紫砂陶已有一套成熟的烧制技艺。乡宁的紫砂陶器采用当地的一种特有的棕色风化石为原料,紫砂陶土矿形成于2.5亿年前,矿体厚度5-15米,且蕴藏着丰富的粉砂质黏土岩和泥岩,为烧制紫砂陶工艺品提供了上等原料。
乡宁紫砂从设计、制作、成型,坯干后雕刻,全部手工完成。制作工序包括紫砂矿的采集、选料、晾晒、破碎、过筛、做泥、陈腐、制壶、阴干、烧制80多道工序。企业在继承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研磨、整口、雕刻等20余道工序。尤其是雕刻,坯体需要在合适的湿度状态下进行。
紫砂陶器不上釉色,烧制成陶器后呈现红棕色,光泽透亮,在各种陶器中独树一帜。紫砂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似。
乡宁紫砂以茶具为最佳,造型古朴,形态端庄,文雅别致,各成风格。
紫砂壶结构致密,接近瓷化,强度较大,颗粒细小,断口为贝壳状或石状,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它里外都不施釉,保持微小的气孔,透气性能好,但又不透水,并具有较强的吸附力,这是一般茶壶所不能比拟的。它能保持茶叶中芳香油遇热挥发而形成馨香,提高茶汤的晚期酸度,起到收敛和杀菌作用,延缓茶水的霉败变馊。
乡宁紫砂在产品造型方面主要有光器、花器与筋纹器三大类。有茶具、茶宠、茶罐、花盆、花瓶、 餐具、地板砖、墙面砖、路沿砖及装饰品等 170 多种。其造型特点主要为圆形器与方形器,同时也在探索当地区域紫砂的造型元素,在思想内涵方面常带有吉祥的寓意。
来乡宁吧!在山西这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小城,可以感受代代相传的传统民间紫砂陶工艺,体验民间手艺人的智慧,让时光惊艳。
(图片来源于网络)